喬凡尼.保羅.馬吉尼

Giovanni Paolo Maggini《Chimay》

c.1610

cello

Italy-Brescia

Listen

琴是馬吉尼於1610年左右的作品。根據F孔的設計及位置研判,這把琴原本應為五弦,後來才改為四弦的架構。它的琴頭是後人所做,側板的處理方式和小提琴如出一轍,也是使用馬吉尼最擅長的雙鑲線裝飾。在體型上,它比現代大提琴巨大許多。根據布雷西亞2007年琴展年輪鑑定研究,此琴面板是以兩片松木拼成,最年輕的年輪分別為1566年及1583年。目前全世界碩果僅存的馬吉尼大提琴只有六把,珍貴性不在話下。而這把大提琴名為「奇美」(Chimay),也讓它染上一抹神秘的色彩。 楔子 金屬錚鏦,木材鑿銼,沉香中誕生的每一把琴,其實都在進行一段未竟的旅程。將近四百年前,義大利北邊布雷西亞城的一座製琴工坊中,在充滿了原木香味與各種製琴聲不絕於耳的斗室裡,一把大提琴在馬吉尼手中被打造成型。就像一個初生的嬰兒,靜靜凝睇著,自己注定一生漂泊的命運。 以「奇美」之名:奇美家族的庇護 由於「奇美王子」(Prince de Caraman-Chimay)是這把大提琴第一個可追溯的主人,從此,這把琴便冠上了家族的名諱,掀開了傳奇的扉頁。 奇美(Chimay),目前是比利時境內、比鄰法國邊境的一個自治市,以歷史悠久的城堡、王族後裔與品質精純的啤酒聞名歐洲。「奇美王子」的封號歷代以來由許多不同的家族所繼承,因為文獻並沒有詳細記載大提琴「奇美」是如何、又是何時進到奇美家族,所以我們無法得知買下「奇美」的「王子」究竟是何許人也。然而,可以確定的是,「奇美」有一段相當漫長的歲月與這個愛好音樂的家族朝夕相處。根據歷史記載,十七世紀的一位奇美王子Pierre-Paul Riquet (1604-1680)之妻克莉斯汀是小有名氣的音樂家,是否就是這位王子收藏了大提琴「奇美」?雖然未有確切的證據,但我們仍能推測,「奇美」悠揚的樂音,曾在遙遠國度的古堡中繾綣飄蕩著。1896年,皮耶‧奇美王子(Marie Joseph Anatole Pierre Alphonse de Riquet , Prince de Camaran-Chimay)將此琴轉手,「奇美」又再次踏上旅途。 百年漂泊 離開奇美王子的「奇美」數度易主,1896年到2006年間,它先後被收藏家Charles B. Lutyens、英國希爾公司W. E. Hill & Sons、十九世紀名收藏家Baron Knoop所珍藏、接著又輾轉經由K. P. Warren、Ernest A. Sandeman等人之手,於1944年轉由Thomas Smith收藏,「奇美」也暫歇於英國伯明罕。經過了六十餘年漫長的等待,彷彿冥冥之中有某種牽引的力量,「奇美」從伯明罕漂洋過海而來,於2006年進駐台灣奇美博物館。 究竟是奇美博物館不遠千里呼喚「奇美」而來,還是「奇美」尋尋覓覓,終於選定奇美博物館為百年漂泊後的停泊港灣?這彷彿是一場百世乾坤、永無止境的追尋。或許,就像大提琴家馬友友所說的,提琴擁有自己獨特的靈魂,自己追尋的意志;也或許,名琴這種承載音樂的謎樣空間,本身就是一個難解的謎…然而,在無法揭開的神秘面紗背後,我們卻依稀可以辨識一個不變的事實:千山萬水的漂泊,只會使得名琴的故事更引人遐思;而歷史中的琴音,也將一次又一次地,嬉遊在每個轉瞬即逝的時空之中…。 Co

/Learn more/
提琴正面提琴背面提琴側面琴頭正面琴頭背面琴頭側面